close

  小馬和老馬的對話>
  老馬和妻子沈曲有個獨生兒子馬仁駒,今年29歲,小名“馬駒”。老爸是50後,參加工作42年;兒子是80後,在企業工作7年。用馬仁駒的話說,他比老爸晚工作30多年,而這30多年正好是社會快速發展變化的時期,父子倆在很多事情上觀念差異很大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兩人在兩個問題上,有比較大的衝突。
  外人和家人該對誰更好?
  在小馬眼裡,老爸對外人的好,在觀音橋是出了名的。但是一聽到這種提法,老馬總是糾正:那不是外人,是群眾。“的確,他從來不把群眾當外人。”小馬說起這事,臉上有種複雜的表情。
  2007年,小馬大學畢業後,老爸不願意幫兒子在重慶本地聯繫工作,他自己應聘到四川廣安電廠。孤身一人在廣安,想家的滋味可想而知。
  2009年小馬結婚後,想到妻子和父母在家很孤獨,為了能更頻繁回家,他請求把工作調整到最苦最累、乾一天休息一天的燃煤制樣崗位。做完一天的工作後,下午6點趕火車回重慶,第二天在家獃一天,晚上12點乘火車趕回廣安。
  小馬曾求媽媽幫忙說情,媽媽卻總讓他理解爸爸的苦心。年輕氣盛的小馬無助又委屈,總想不通,怎麼攤到這麼一個不通情理的“怪物”老爸,不止一次冒火:“你給坐過牢的人反覆找工作,一個不滿意又找,不滿意再找,前前後後找了5份!為什麼我在你面前連一個外人都不如?我的要求不高,不奢求高薪,只是想回家,你就把我當困難群眾,幫我調回重慶行不行啊?”
  小馬用“不合群”一詞來形容他和身邊人對老馬的看法,“對,不合群,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”
  事業和家庭誰更重要?
  父子倆第二個比較大的衝突在於,到底是事業更重要,還是家庭更重要?
  小馬認為,老爸把替群眾解決雞毛蒜皮的事情,當成了自己的事業,“連他自己都說,90%的精力給了工作和群眾,最多10%給家庭和親人。”
  最近幾十年,觀音橋發展太快了,商業門面不斷增值。老馬曾幫助過的一些困難群眾有了自己的門面和房子,逐漸富裕起來。小馬曾和老馬商量,是不是借點錢自己買門面,也算是自己謀生,掙的錢也是正當的。還有一次,他看中一套商品房,啥都說好了,讓老爸幫忙墊付首付,依然失敗。
  一家人在聊天時,自然而然說起一些社會問題和不良現象,老馬說,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是多,但好的更多,要多看好的,多學好的。
  一家人爭論多了,老馬乾脆定下家規“四不談”,不談錢、車、房子、社會不良現象。
  街頭偶遇讓兒子改變看法
  促使小馬反思的,是那一件事:一個周末晚飯後,小馬出去散步,路過一個小區,兩三百人聚集在一起,把半條馬路堵完了。原來,一些業主為了小區車庫漲價的事,找物業公司理論。
  一會兒,老馬急匆匆趕來。兒子還沒來得及和他打招呼,就看到老爸徑直扎進人堆里,瘦小的身軀一下淹沒在人群中。
  他有些擔心老爸,趕緊擠進去,看見老爸被人指指點點、推推搡搡,“老頭,你是誰啊,關你什麼事?少來管閑事!”老馬卻面帶笑容地向大家拱手致意,努力讓人群安靜下來。看著老爸那麼無助,小馬又心痛又著急。小馬沒有和老爸搭話,以旁觀人的身份搭飛白:“飯要一口口地吃,問題要一個個地解決噻。你們守著這裡鬧,路也堵了,問題哪裡能解決嘛?”
  人群慢慢安靜下來,從亂哄哄的吵鬧變成幾個代表和老馬談話。
  回家後,兒子向媽媽說起這事,媽媽說:“這就是你爸爸的工作。”此後,兒子終於明白爸爸為什麼說群眾的事是天下大事,因為群眾的小事處理不好,就可能變成大事。
  現在,兒子對以前和爸爸之間的兩個衝突,有了新的答案:雖然爸爸在家裡花的精力只有10%,卻是100%的用心投入。  (原標題:“不對,那不是外人,是群眾”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p56pptjf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