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州新家庭居住模式“喚醒”關鍵字行銷濃濃親情
  兄弟姊妹同小區買商務中心房做鄰居
  ◇記者 許麗
  關鍵詞:買巴里島房 居住模式
  每日甘肅網-科技鑫報訊 近日,家住皋蘭路的張永和先生心情格外好,因為他搬新家了。但和其他住進新房的人有所不同的是,這房屋二胎次他搬入新家後的鄰居就是自己的親兄妹,更讓張永和高興的是,父母也就住在自己的樓下,照顧起來更是方便極了,此外,家人們互相聚會聊天也成了樓上樓下的事兒了。
  現如今,在城市也出現一種新氣象,越來越多的父母與子女之間以及同輩的兄弟姐妹之間,都由原來的爭著“走出去”變為“搬回來”,更願意住在同一個小區、同一棟樓,乃至對面屋做“鄰居”,一方面為了帛琉彼此有個照應,同時也更加珍惜那份來之不易的濃濃親情。
  “我高興呀!現在兄弟姐妹們都住在了一個小區,別說平時聚會方便了,就連孩子們相互接觸起來也容易多了。以前我們一家三口住在九州,今年上半年兄弟姐妹們商量著將房子買到父母所住的小區里,不僅平時照顧父母方便,就連我們的下一輩也有時間和機會經常走動,這對於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來說,真是一件最完美的事情了。大家商量後,通過看房、賣房再買房,折騰了大半年總算是住在一起了。”張永和高興地說。
  在許多售樓處也常可看見這樣一景,先是小夫妻倆來看房,後是父母雙親來驗證,結果雙方都還滿意,算算成本考慮再三,最後就會選擇買兩套。像這樣或是兄弟和姐妹、兒子和父母在相鄰的同一小區或兩幢樓之間做鄰居的現象越來越多。而選擇這種方式的張永和認為,這種做法在本質上是很傳統的,就是三個字——“人情味”,可取之處是雖然住在一起,卻又不在同一屋檐下,省去了家事的煩惱,有事的話聯絡走動卻方便。“現代都市,平時鄰居之間都是相見不相識,情感比較淡漠,而親情恰好能填補這項空白,家人住在同一個小區里,這樣不僅可以常回家看看,聯繫也比較方便,自己還在讀書的女兒又可以得到老人的照應,也算是一舉幾得了。”
  市民許女士家有兄弟姊妹四人,早在幾年前父母去世後,四人就在同一個小區買了房子,而且是分別住在兩個單元里。“我們四家就算不是天天在一起吃飯,最起碼也是一周在一起聚餐一次。”許女士說,父母去世後,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就是他們幾個了,所以,大家住在一個小區不但熱鬧,從感情上也覺得可以相互慰藉,“誰有個鬧心事,也可以有個說話的人,而且平時我們還可以湊在一起打個麻將啥的。”
  記者採訪中也發現,有5%的年輕人,多數是女孩,結婚後不想和雙方父母住在一起,但是喜歡選擇和父母在同一個小區或者同一棟樓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因為將來有了孩子有人帶,另一方面也可以到父母家“蹭飯”等,省去了很多的生活瑣事。而作為獨生子女的家長,則更多地希望孩子們婚後不要住得太遠,還有的家長非常理想地想把三個家庭都歸攏到一起,很多家長,從給孩子買婚房時就開始註意這一點。因為這樣不但方便照顧孩子,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慰藉。針對目前已經開始流行起來的居住模式,社會學家稱之為“網絡型家庭”,特征就是由傳統大家庭分解的各小家庭分佈在相當近的空間範圍內,父子兩代或兄弟姐妹之間既能完全擁有其生活獨立性,又能保持相當密切的聯繫。  (原標題:蘭州新家庭居住模式:兄弟姊妹同小區買房做鄰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p56pptjf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